简介

三国之在祀与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8章 靡不有初(2/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

在知识垄断传承为私的封建年代越阶而上更是艰难,唯有人发杀机天翻地覆之际,纲常崩解礼制不存,群雄逐鹿唯才是举,风云际会龙起于渊,草莽英雄才有群狼噬虎腾蛟化龙的一线机缘,所以科举取士以及由此衍生的西方文官制度便成了朝廷吸纳在野人才进行阶级流通以扩大统治阶层的有效手段。

西方神话以及中世纪贵族统治和东方巫妖之属,讲究血脉传承,盖因其源头为天生神圣或天潢贵胄,后裔血脉越近则蕴含越多神性或者力量知识传承,比如正宗兰州拉面,西北高原黄河谷地的食材调料以及生活习惯归总影响一碗面的味道。

而东方仙神及修道者则多以自身修行而成,即便是王朝封敕城隍土地或者道君护法,也是以其德行功绩堪为表率或一方百姓感恩祭祀而成,归根到底在于自我价值成就与实现,而这一过程,便是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形成的后天识神守人伦道德以约束欲望或法天道规则以蕴养元神的过程。

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耕所以为食,盖资之以给其家;学所以求道,盖资之以裕其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譬如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故而未有生而知之者,世人或聪敏或愚瞽,或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或策驽砺钝大器晚成,或脱颖而出或泯然众人,天性或有所差,而成就取决于后天努力,所以有大智慧大毅力大机缘者方可成圣。晏子有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大智慧为先天根骨资质,大毅力为一己性情态度,而大机缘则是气运推动灵机乍现,难得而易失者,时也;时至而不旋踵者,机也,故圣人常顺时而动,智者必因机而发,今日鲍出遭难得之运,蹈易解之机,而践运不抚,临机不发,可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道法显圣寻道艰难的时节,法侣财地更是机缘所在,「道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道法高深晦涩而生人资质秉性有差,个中隐秘和修行经验素来口口相传,所以有师傅领进门之说,修行本就是损不足以奉有余与天之道向违,修行有成方能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非是凭依本性浑浑噩噩便可超脱。

鲍出此番拒绝邋遢道士的知遇,其后也会以同样的理由拒绝相似的机缘,凫胫鹤膝人各有志不可强求,元宵也不愿以此事向师父胡搅蛮缠,即便鲍出如沅茞澧兰怀珠韫玉,自作主张,鲍出也未尝肯接受这份善意,如此更是无端与天柱山宗延结下因果。

更何况慷他人之慨、费别姓之财、于人为不情、于己甚无谓的行为,不正是以圣贤名婊之所在,瑶琴闲置久,知音日渐疏,太宰冶说朋友是为相互轻蔑却又彼此来往,并一起自我作贱,即为求同存异共赴彼岸,而人间的交情在于此来彼往相互亏欠,如此相互扶持纠缠不清。

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元宵拜师张角不过数日之间,人贵有自知之明,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于割断,有乌获之力然后可以付千钧,有和扁之功然后可以寄生死,明知不可为而妄自行之,损己且不利人,是为鲁莽灭裂,志士不探乱以侥幸,智者不诡道以自危。

没有那金箍棒休要想去探这无底洞。

喜欢三国之在祀与戎请大家收藏:(m.ymwx.org)三国之在祀与戎一鸣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章